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澄见快讯

于振立政治宣传画:红色年代的特殊使命
2013-04-09来源:作者:曲振伟浏览次数:2184

 

   

《欢迎哥哥姐姐下乡来》

 

    建国后的每一次政治运动都需要广泛宣传,特别是“红海洋”的“文革”,首当其冲的就是通俗易懂的宣传画了,规格多为一开和二开,形式多为国画、油画(水粉)、版画等。

 

  起先,十七八的于振立在文革演出队之余为周边人临摹大量的毛泽东像,后来被军宣传队发现并邀请到部队打格放大,一画就是一年。再后来,就被邀请到各级政府、学校、乡村,其行动轨迹也扩大到了沈阳、天津、上海、武汉、北京等。最大的“毛主席”都有10多米高,他一个人攀着梯子两天就能完成。因为自己的“毛主席”最为伟岸和慈祥,也总能成为他人临摹的范本。

 

  于振立说,打格放大“毛主席”画像不但练就了一身漆与油相混合的好功夫,而且健了身,吃了无数好饭和好菜,尤其他能挣得剩余的画笔和颜料,帮助其完成了大量写生以及临摹大师之作。

 

  1969年,年仅20岁的于振立首次创作的油画《广阔天地炼红心》参加了省里的美术大展,其过硬的绘画基础和写实风格突然吸引了美术出版社的编辑,大家纷纷向于振立提出创作宣传画的约定,结果可想而知,于振立从此陷入了轰轰烈烈的政治宣传画的创作和实验过程,一发不可收拾。

 

  约稿多半是保密的,标题则由出版社在印刷之前一次性加入。一次,人民美术出版社来了急电,约定要画“愤怒的”、“批判的”,于振立连夜赶制,结果3天之后“四人帮”轰然倒台,他刚创作完成的宣传画也已经印刷发行,名字就叫《声讨“四人帮”》。

 

  于振立的创作涉及政治、军事、外交、体育、农业、工业、妇女、儿童等题材,色彩上都是“红、光、亮”,形象上都是“高、大、全”,多半也离不开红旗、语录、像章等红色元素。他自己也因为满腔热情,导致在创作当中激情澎湃,尤其,于振立在创作当中逐渐把列宾、谢洛夫、德拉克洛瓦,以及何孔德、詹建俊等也都融入了画笔,因此,我们所看到的于振立的政治宣传画,简直形同烈火一样熊熊燃烧。于振立因此确立了独立的绘画语言以及表现个性。

 

  于振立的宣传画最讲究“效果”,他用最直接的视觉语言传递更强大的信息,进而达到鼓动情绪,制造群体心理的目的。一经于振立有新的宣传画问世,各地都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张贴到车站、码头、院校、车间、教室、军营以及村庄,以保持时刻和人民形影不离的局面。

 

  1967至1979年间,于振立总共完成了两百多幅毛主席像、80余幅政治宣传画,除大量被美术出版社印刷发行之外,还分别在画刊、报纸相继出版。于振立在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其绘画语言以及表现个性均有明显突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宣传画”有《欢迎哥哥姐姐下乡来》、《社会主义到处都在胜利前进》、《声讨“四人帮”》、《小电工》等。

 

  1979年夏天,一场巨大的洪水淹没了金州,于振立放在床下的大量宣传画原作以及一千余幅写生画完全泡汤,这给于振立后来的艺术思想的转变一次深刻的撞击。

 

  (曲振伟 半岛晨报2009年8月16日 艺术版)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