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行业新闻

王进玉:畏惧批评是不自信的表现
2016-03-16来源: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65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曾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

 

  众所周知,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镜子,是疗治不良创作症候的良药,是引导文艺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繁荣文艺创作,离不开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但长期以来,文化界鲜见真正犀利的、有分量的批评,更多的批评文章变成了漫天的吹捧和一味的表扬,批评的阵地几乎不复存在。因此在艺术批评整体弱化和缺失的今天,更加需要有良知和担当的评论家、批评家勇敢地站出来,发出自己响亮的、具有正能量的批评声音。只有这样,文艺环境才会得到纯净与改善,良好的文艺风气才会得以形成和树立。

 

  王进玉,当今年轻评论家队伍里较有代表性的一位,也是较为与众不同的一位。在他看似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却藏着对艺术、对现状问题深刻的反思和批评精神。他有着较为独特的审美视角、扎实的理论基础,其评论文章往往具有十分新锐的学术观点、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出色的语言表达,且能够做到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艺术界,尤其是书画界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给予及时、必要的提醒和警示。

 

  其艺术评论代表性文章有《疲软的中国当代艺术》《危险的中国当代书法》《成为书法家,你够格了吗》《年轻画家到底怎么了》《谁扭曲了艺术家的脊梁》《虚假的跪拜,折寿了谁》《立身养气为当今绘画之第一要务》《撇开“徳”谈“艺”,本身就是“徳”上出了问题》《切勿盲目地追求和模仿西方抽象艺术》《谈有关艺术与评论、艺术家与评论家的相关问题》等。

 

  王进玉说,当今很多艺术家好谀恶直,且极为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不希望有他人批评自己的声音存在,甚至是畏惧批评。殊不知畏惧批评其实是内心不自信的表现。而当众多的艺术家都开始花拳绣腿,都开始不自信的时候,虚假、泡沫、炒作、吹捧等等,这些拙劣的手段也便多了起来,从而大大恶化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文艺环境。没有批评的声音存在,不允许有批评的声音发出,有多热闹也就有多危险和可怕。试想一个连批评都不存在的环境,怎么可能是一个正常的环境?一个连批评都听不进去的艺术家,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出色的艺术家?

 

  的确,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更何况由人来从事创作的艺术呢?没有十全十美的艺术,就像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那么承认这点,也就应该允许有批评的声音存在,而不是畏惧,甚至诋毁或封杀批评,更不应该将别人的批评(当然恶意的批评除外)当作树敌的缘由,以及嘲讽和攻击的对象。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