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鉴赏知识

收藏西方当代艺术 向西看 要怎么看?
2015-12-18来源: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618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批财富群体,这构成收藏西方艺术的必要条件。地球村时代,互联网科技消除了全球信息壁垒,使他们在自身之外有可能关注到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动向。画廊、艺博会、双年展、拍卖会等都成为获悉海外艺术家的重要途径,这其中不乏中外艺术机构为海外艺术家项目落地中国作出的努力,安迪.沃霍尔、达利、梵高、威廉.肯特里奇、梁慧圭、比尔·维奥拉等海外大师之外,更为细化的项目也不断为中国公众带来海外当下艺术发展的样貌,观看的视角国际化成为一种现实。


  早在2007年,国内拍卖行首次试水西方艺术品,终因中国藏家对作品知之甚少、作品高估价等原因铩羽而归。近年来中国内地不同年龄阶层的藏家群体均对海外作品产生浓厚兴趣。而在收藏策略上,藏家又呈现为有“专”有“泛”的两大类,或聚焦某一时期的艺术家,或冲破国籍、材质、时代等条框限制。前者与后者,体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收藏观,确切讲是来自两代人对西方艺术的认知。


  海外淘宝 首选硬通货”


  国内中青代一辈的企业家代表更倾向国际认可的硬通货,王健林、王中军、刘銮雄、张兰等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频繁出入于国际知名拍卖行,而这些拍卖公司的历史、品牌及拍品已为其收藏行为省却不少后顾之忧,对于包括印象派在内的西方经典大师之作,他们大多出手阔绰。选择这类留存在艺术史具备学学术及市场价值的作品,在他们看来最为保险。而这些数字也在不断打破着艺术家拍卖市场的最新纪录。不禁令人发问:“中国人到底买了多少‘毕加索’?“这是否日本会重蹈日本当初收藏印象派的覆辙?有国内拍卖行人士指出,收藏西方艺术,涉及到多元文化的碰撞、不同区域市场的整合等,因此尚需谨慎。


  一向以大手笔著称的刘益谦最近更是豪掷10.84亿将莫迪里阿尼的《侧卧的裸女》纳入龙美术馆馆藏,创下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此举在不以西方艺术为主要收藏方向的龙美术馆是一个信号,刘益谦也表示,龙美术馆进入了新的收藏纪元。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看到了中国富豪的购买力,他们以手中的资本拓展其收藏版图,全世界都希望寻找到来自中国的买家。有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在苏富比全球竞拍的“非中国艺术品”的内地客户数量增长54%。仅在2010年,就有530位中国内地买家在苏富比购买“非中国艺术品”,总成交额高达3.78亿美元。在《ARTnews》杂志公布的2015年度全球顶级藏家200强名单中,包括王健林、王中军、杨滨、乔志兵、郑志刚、余德耀、刘益谦等中国内地藏家占据近14席。


  行走中西 收藏版图无国界


  谈到乔志兵,“上海之夜”、艺术饭店、“油罐艺术中心”、乔空间均他展示收藏理念的平台,他曾公开表示只收藏情感上足以打动他的作品。频繁的国外考察拓展了乔志兵的视野,在2009年他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开始关注并收藏国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常青画廊看到安东尼·格穆雷的雕塑《升华》的那一刻,乔志兵就决定收藏,这也成为他收藏的首件国际艺术家的作品,其藏品阵容涉及的艺术家包括傅丹、奥拉佛·埃利亚松(《蓝色的星球》)、宫岛达男等。去年他收藏了Hauser&Wirth画廊代理的美国年轻艺术家Matthew Day Jackson的作品《上海》,乔志兵对这位艺术家长期关注,才获得了艺术家首次为藏家的“定制”之作。


  “我希望通过收藏同时代艺术家的作品,记录我经历了的这个时代。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与任何时代的艺术同样伟大”,这是乔志兵写在作为其私人展示空间的乔空间墙面上的话。乔志兵的收藏无国界、不拘材质,他的收藏具有冒险精神。


  年轻藏家,不一样的国际路数


  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一代年轻藏家,他们大多出身“富二代”、“藏二代”或者“红二代”,具备接触当代艺术的先利优势,从事艺术领域相关工作或者时尚、投资行业等较容易进入艺术行业的职业。与老一辈藏家相比,他们对西方艺术作品的接受度更大,选择的收藏渠道更为多元,不限于拍卖竞拍的单一方式,这也体现为他们更关注与自身时代相关的艺术。年轻一代藏家的收藏相对理性,不以投资为首要目的,从自身兴趣出发完成购藏,将艺术作品与其生活趣味相连结,倡导并构建一种生活方式,多筹划并创建了私人美术馆,旨在与更多人分享收藏的乐趣、向社会公众传递其独特的收藏理念。林瀚与(雷婉莹)晚晚、陆寻便是其中的代表。木木美术馆与南京四方美术馆开馆一周年内,均举办了馆藏展,由此不难窥见他们作为年轻一代藏家代表的野心与国际视野。


  新加坡生活、主攻动画专业的林瀚在收藏速度上可谓惊人,一年百余件作品的体量,经营一年后的画廊升级为木木美术馆。而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背景的晼晚,其收藏开始于学生时代,之后在海外机构的历练、眼界、对海外市场的一线观察也为木木美术馆国际化的藏品阵线做出铺垫。无时间性、无国界是二人进行收藏的共识。


  在收藏行为上,与林瀚的激情派不同,陆寻属于理性派,这与他的理工男气质颇为相符。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陆寻并未艺术专业出身,更多是受其父影响投身艺术,他父亲偏爱传统书画、古玩等门类的作品,他的兴趣点则在当代艺术范畴,收藏并不受到他父亲的干预。他在2006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2008年将方向转至国际当代艺术,他希望在所处的时代做出预测,对未来始终保持作为藏家或者观察者的敏感度。出于对建筑感兴趣,陆寻结识了不少日本优秀的建筑师,进而关注日本当代艺术,他认为,日本的很多美学、观念、生活方式与中国更接近,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日本艺术较西方艺术更容易接受。他的国外艺术品的收藏便从日本开始,之后将眼光延伸到西方。


  对于一件钟爱的作品陆寻会关注很久,甚至花几年去观察以为艺术家的创作,并在艺术史之外做大量研究功课,拍卖那种既需要做出迅速判断的场合他不会选择,因此,最终纳入他收藏序列的作品在他看来都会“越买越便宜”,性价比是他考虑的重要指标。他是国内最早收藏傅丹、梁慧圭、陈佩之作品的藏家,为了寻找一件满意的梁慧圭的百叶窗装置,他经历了在西方画廊预定、艺术家本人到南京讨论委托创作,处于一些原因均未能如愿,最终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抱得美人归”。此外,村上隆的《银椭圆大佛》、威廉·肯特里奇《动态车轮雕塑与双扩音器》、吕克▪图伊曼斯的《司机》、马林▪杜马斯《文化交流(木乃伊想回家)》等均出现在陆寻的藏品名单中。基于四方美术馆园区建筑群的布局,艺术家为美术馆量身创作也构成陆寻收藏中的重要特点,在他看来这类作品更具艺术活力。


  陆寻明确表示,艺术能改变对艺术或世界的看法、对生活及周边事物的看法。收藏历史没有太大的意义,应该收藏现在,因为个人就是未来的历史,如果收藏的是当今和你最有关系的事件、和你最有关系的人物,将来回顾会发现这是非常伟大的。


  毋庸置疑,国际化是当代艺术收藏的一个重要趋势。苏富比拍卖行专家林家如表示,国籍不构成藏家收藏心仪作品的障碍,国内藏家参与到海外市场,国籍藏家也在亚洲市场添砖加瓦,艺术家及作品是否具备足够吸引力才是关键。但另一方面,并不意味着作品中国际化元素越多就会越受关注。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