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鉴赏知识

红木新常态 行业面临新要求
2015-03-13来源:法制晚报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531

 

    在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出现了怎样的新常态?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整个行业为适应新常态应该如何转型升级,在思想意识、文化积累、设计水平上做足工夫?带着这些业界和广大红木爱好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著名收藏家、艺术家、鉴赏家,文化部艺术品评估鉴定委员会委员、明式家具设计大师,“岭南鲁班”伍炳亮先生——

 

  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红木行业“新常态”

 

  笔者:不光是经济结构调整步入“新常态”,整个社会发展也在转向一种“新常态”。伍先生作为业界重要领军人物和拥有三十多年设计制作实践经验的从业者,您认为对红木家具行业呈现出的新状况是否也可以有类似的概括?

 

  伍炳亮:整体来看,红木行业在经过最近几年快速发展之后,也在步入一种“新常态”,具体表现为:一、红木原材料资源日益稀缺,单靠材料本身升值带动行业快速发展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二、随着社会发展和相关知识普及,消费者的眼光和对家具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红木家具从盲目消费转向理性消费;三、在终端市场尤其是高端红木家具收藏市场倒逼之下,红木家具企业已步入淘汰和洗牌阶段,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正在发挥作用。

 

  新常态之下,必有巨变,以前黄花梨濒危已经带来过巨变,那就是有眼光敢下手、有实力敢设计制作黄花梨家具的厂家迅速减少,已经凤毛麟角。现在做黄花梨的企业屈指可数,出来的作品更好,日臻完美。眼下,由大红酸枝濒危引发的行业转型在2014年充分显现出来,从木材到家具、从设计到制作、从产品到文化,一系列的联动效应,致使“调整转型升级”成为红木行业新常态、新要求。

 

  笔者:调整转型正在发生,从整个行业来看,您认为淘汰和洗牌主要会有哪些表现?

 

  伍炳亮: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看:首先是企业的数量在开始减少,中国红木产业总量前几年一直在递增,经过这些年发展,全国大小红木企业已接近两万家。进入新常态后,缺乏资金技术实力和缺乏设计制作实力的厂家都会退出;其次是产品的质量标准在提高,那些质量标准不高粗制滥造的厂家必然会出局;其三是进入新常态后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路遥知马力,资金实力只是一方面,光有钱并不能保证长远,你更要有研发设计能力,有自己成熟的思想体系,有出色的鉴赏力和精准的判断能力,这样才可能具备做百年老店的底蕴,否则只会在快速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大家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正确面对新常态。

 

  笔者:如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常态角度,理解红木行业发展的长远趋势?将来会继续向好,或是前途未卜?

 

  伍炳亮:经济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等,对红木家具行业新常态来说,将会驱动由过去“粗放式”向着“精细型”发展。红木行业进入新常态或许不只是一年半载的调整,有眼光的从业者会抓住机遇获得新的生命力。我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很乐观,但一定要把家具做好,做出艺术品位,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重视设计,艺术是红木家具的生命线

 

  笔者:您曾在不同场合谈到“设计”对于红木家具行业的重要性,进入新常态后,“设计”在行业发展中应该被放在什么地位?

 

  伍炳亮:设计和通过设计诞生的艺术属性,是红木家具的生命线,一定要重视设计。我们说目前做红木家具的企业有一两万家,但市场上见到的好家具却非常少,原因是这些年来很多人都对消费者造成了误导,他们往往只谈材料、谈技术,不谈艺术,不重视美,这样就把标准定得太低了。好的家具是文化、工艺的载体,更是艺术美的载体,一定是源于好的设计。2012年12月,习近平主席考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时,曾经指示“一定要重视设计”,得知设计城当时有800名设计师,习主席说:“希望我下次再来的时候,这里的设计师能有8000名。”其实对任何行业,任何产品作品来说,设计都很重要。西方国家研发的飞机,一架赚取的利润比中国生产几亿件小商品赚得都多,一部苹果手机我们只赚到2%的钱,大头都被设计的源头西方国家赚去了,想想就让人痛心,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设计。

 

  笔者:在您看来,红木企业怎样才能做好设计?

 

  伍炳亮:设计不是简单拍脑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经常强调,要做好设计需要多方面下工夫:

 

  一是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内涵深入和透彻的了解。

 

  二是对中国传统家具发展史的了解。中国传统家具遍布全国各地,在传统家具发展史上,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点和影响力的广作、苏作、京作风格的家具,除了三大流派,在全国各地还有不同地区风格的家具,如有福建、浙江宁波、山西与陕西、西藏、广西、海南等等,从某一款式家具的特点,反映出不同地区和时期的传统家具发展的历史与文化。

 

  三是传统硬木家具大部分出现在明清两代,根据明式与清式家具风格和特征,如何去区分清楚,这是在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四是鉴赏力方面。中国传统家具遍布全国各地,有千千万万不同款式,明清家具之中既有经典款式,又有普通大路货,既有京作御用皇家风格的家具,又有民间土作的家具。我们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在实践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对于每一个款式的传统家具予以品评与鉴赏,鉴赏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所定位设计的家具档次和水平。

 

  笔者:要想做到这些,您认为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什么?

 

  伍炳亮:以上所提到的几个应具备的条件都非常重要。红木家具企业的董事长,掌舵人等于总指挥,平时在厂需要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水平和特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像带兵打仗,总指挥的素质决定了仗能不能打得赢。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条件,所制作出来的红木仿古家具水平就会大打折扣。目前市场上有些仿古家具设计很不协调,甚至有些改良和创新的仿古家具出现两代同堂和三代同堂,其原因是:这类设计师和企业没有很好地对中国传统家具文化艺术内涵学习与研究,水平有限所造成的。

 

  “新常态”下红木家具收藏“新机遇”

 

  笔者:红木家具产业正在步入新常态,这对于市场和收藏界来说,又会带来哪些新影响?

 

  伍炳亮:总体来讲,这对消费者、爱好者和收藏人士是个长期利好的事情。

 

  最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到全社会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红木家具越来越重视,去年黄花梨交椅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塔吉克斯坦总统,皇宫圈椅等传统家具在APEC会议期间也吸引了国际政要的目光。一方面,人们对红木家具越来越追捧,需求越来越多,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行业进入新常态,要求企业调整升级和提高,设计出的作品会越来越好,这两方面相互影响,以满足人们对艺术品家具的需要。对于收藏人士,也就可以选择到品质更高的家具。

 

  进入新常态后,以前粗制滥造做得不好的家具会发现卖不动了,这就迫使行业想办法做好设计,提高品质。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一个企业来说设计是灵魂,是统帅。光木工做得好是不行的,设计做不好,木工、雕刻工还有打磨工等付出的劳动都会白费。因为家具不像菜市场卖菜“论斤卖”,也不是论技术、论工艺卖,而应该是论思想、论艺术水准的。只有这样,好家具才有希望不断问世。

 

  为提高行业的设计水平,我近年来也在做一些事情。一是搞培训,对年轻一代进行传帮带,从培养鉴赏眼光入手,最终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思想、有创新思维的新人。这一方面能促进行业发展,一方面能提高爱好者和收藏人士的眼力。二是我计划出一本明清家具改新和鉴赏方面的书,借助我从业几十年来的实践经历,以实物为例,再现每件家具改良、创新设计和新作品成型的过程。图文并茂,讲清楚每件家具来源于哪里,对比改良前在故宫里家具是什么模样,改了后又是什么模样。进而讲明白这样改的原因,构思的过程、思想、灵感、理念等等。

 

  笔者:此举意义深远,因为此前大部分专家书录都仅限于传承范畴,但对于家具艺术,到了当前这样可以综览全貌充分选材的黄金时代,其设计完全能在明清两代基础上,站在时代高度,吸取精华,展现鲜明时代风格,超越发展。

 

  伍炳亮:此生我就专注于做好一件事,就是传统家具的设计创造,不仅仅希望把我毕生设计的经典作品成体系地留给后人,更希望把我的心声和我给作品赋予的生命力向知音、友人、客户、木友们一起交流与分享,留给后人关于传统家具的丰厚财富,向世人普及对家具艺术的认知与了解。此书有望成为学术研究的一本良好教科书,对当代红木仿古家具行业健康发展,提高设计制作水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笔者:我们和所有传统家具爱好者一道,非常敬佩您对传统家具艺术的不懈追求。可以预见:您这本书肯定充满了生动的故事和实战经验,一定会有很大影响力。会有很多网友、粉丝和红木发烧友在期待这样一本教材的问世。请让我代表他们向您致谢。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