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展览信息

中国艺术教育再观察
2014-10-20来源:深圳商报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467

 

由深圳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新视觉艺术节2014”活动10月17日在华侨城欢乐海岸展区拉开帷幕。作为关注年轻艺术群体的常设展事,“新视觉”已经举办到第十一届,与往届主要关注各大美术院校应届毕业生油画创作不同,此次展览活动把关注焦点转向全面的艺术教育问题。

 

多个角度思考艺术教育问题

 

“新视觉”是2004年开创的年度展览机制,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过去十年这一项目以关注各大美院毕业生油画创作为主,而2014年的“新视觉”艺术项目不再局限于此。主办方邀请了贺婧与栾志超两位独立策展人来共同策划此次展览,她们在6月至7月期间走访了北京、重庆、广州、杭州、天津等地的十大美术院校,参观了这些院校举办的毕业展,并从中挑选出色的艺术家和作品组成该展览。本次展览以“多型演变”为主题,在考察并呈现全国艺术院校艺术专业毕业创作的基础上,以展览、出版和系列演讲的多重形式呈现对当下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现状的阶段性观察与思考。对于艺术教育的机制和历史背景的分析与批判性论述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课题。

 

2014年的“新视觉”虽然延续了往届就全国艺术院校毕业创作进行考察的策划机制,却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优选”模式的“毕业创作展”。此次展览既不存在各大艺术院校“平均分配”的参展名额,也不打算对本季毕业作品作全景展示。展览作品来自于各个毕业展览现场中那些从教学理念、训练方法、意识维度和创作实践的多个层面对现行主流艺术教育机制所发出的不同声音与态度,由此牵引出一系列对现行艺术教育体制的反思,比如:反思“国、油、版、雕”的系科设置规则;反思以“写实/抽象、当代/乡土”的风格划分逻辑对创作和思考的禁锢与片面化理解;强调在高等艺术教学中重视从“艺术学生”到“职业艺术家”的过渡问题;反思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课程比例及先后关系、加强对于作品“展示”意识的培养和方法的训练等等。

 

多种方式呈现艺术教育现状

 

展览中的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油画,而是运用了多种媒材,体现出当代的思考,或多或少对现行的艺术教育体制提出了反思,比如温菲菲的作品TIME系列三,就是她从大二开始每天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点上一个小点,如今这些点着小点的方格纸被排列成一条长龙,把抽象的时间还原为具像的装置。喜欢看电影的周子鉴作品灵感也来源于电影,他把经典电影中的枪杀镜头剪辑下来,组成视频,同时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编成一本厚厚的书籍,这就是他的作品《电影中的枪击事件》。另一个年轻人绿野直接把画面中的静物放置在白色背景的展场中,成为一件可以与观众互动的装置,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绘画和观看方式的反思。

 

对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相关的问题思考始终贯穿在展览中间。除了21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展览的文献部分也呈现了中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其一以贯之的整改历程。本次展览的另外一个内容“与学院相处:创作、体制、历史的场域”,将由讲座和研讨会构成。这些讲座和讨论将集中呈现有关中国艺术教育体系的各种话题。

 

本次展览体现了包括策展人和艺术家在内的一个青年艺术群体对当今艺术教育体制的反思,策展人贺婧认为,国内艺术院校对艺术家的培养还停留在手工艺训练上,各大美院的毕业展览也成为绘画技艺的竞赛,而对于创作观念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缺失,使得很多学生在踏出校门的时候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职业艺术家”。相对于今天的艺术现状,艺术教育无疑是十分落后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