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艺术批评

刘骁纯:城市虚化与返璞归真
2014-10-11来源:刘骁纯作者:刘骁纯浏览次数:2579

 

【编者按】2014年9月20日下午,“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城市山水精神”论坛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论坛,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发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联合主办,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支持。此次论坛邀请王明贤担任论坛主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刘骁纯、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环境艺术家包泡、建筑师车飞、建筑师黄源、建筑师马岩松等美术界、建筑界的专业人士一起,共同“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探讨山水城市建筑理想的实践和学术脉络。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刘骁纯

 

演讲人:刘骁纯

 

2014年 9月20日下午14:00——17:30

 

“寻找未来城市的诗意-城市山水精神”论坛主题发言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术报告厅

 

因为我跟大家的气氛不一样,有点悲观的想法,包括马岩松发言他是非常热情的对山水城市做了很多次演讲了,而且他借用了英国媒体的一句话说中国人来的,当然这句话我觉得很自豪,我不否定马岩松先生工作的贡献。但是,我还是认为中国人没有出场。山水城市这个话题来说,山水城市建筑的理想不是单体建筑和建筑群的问题,刚才放的图片南京的生活区,他的理念非常好的,但是他解决不了山水城市的问题,山水城市主要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中国能不能为人类提供居住方式和居住理念这样根本的问题,单体建筑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钱学森他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有一句话可以拿出来讨论,他说“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反回自然,社会主义的中国能建造山水城市的居民区,有没有这种可能?”我把他这样一段化,归结成三点。

 

第一点,离开自然又返回自然。

 

第二点,着眼于中国的居民区。

 

第三点,借鉴中国的古典园林,诗词和山水画。

 

我主要围绕这三点说一下。

 

第一个,着眼于中国的居民区,着眼于广大的最基础,亿万人生活的城市环境,也就是说,山水城市重点不是着眼于地标性、象征性、纪念性、实验性建筑,也不是大型的公共场馆、别墅、会所建筑,而是整个城市,甚至于是全国城市,当然最理想的是全球城市。他认为好的山水画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作为山水城市的理想,在今天还必须加上优良的水、空气、阳光,这个环境有没有可能实现?实际今天讨论了放了很多幻灯片,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建筑师、设计师在他可能的范围里面,局部想为理想去做一下努力,但是呢,整个城市怎么办?都市化现在迅猛发展的地球,在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的灾难,这个事情怎么办?这个事情所以钱学森一个不是搞建筑的介入到建筑里面去,我想他是想这样一个更大的问题。

 

第二个,离开自然返回自然。这点大家说经常说的天人合一,我把天人合一缩小一点,再做近一步的就是返璞归真。所以我的命题稍微改了一下叫做“城市虚化与返璞归真”,这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返璞归真。何为现代注意呢?是指山水城市面对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个不是说主张像老子说的返回到小国寡民,老子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非常反对高速快速的发展,提出小国寡民的思想。我们现在的讨论不是他那种,而是讨论的城市如何建设。所以这个问题,我把返璞归真归结到一句话,就是要说一字的话就是--朴,如果再解释一下的话,应该是朴实,朴素的居民来居住朴实朴素的居所。朴实、朴素我觉得是山水城市里面必须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这个山水城市根本谈不上,我觉得只有朴实朴素之民,才真正厌恶奢华、迷离、珠光宝气、帝豪顶级这样的一种城市氛围。只有朴实朴素的居民才可能自满自足于朴实朴素的居所。

 

当然城市离不开角楼的,所以山水城市并不是排斥高楼大厦,这个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说按照刚刚我们说的郭熙的理想,实际上就是要把城市让出一些空间,这些空间给山、水、草、木、鸟、兽、林、轩,这样能够插叉在一起在高楼大厦之间。当然城市是以高楼大厦为主的,但是我们现在给自然的空间太小,所以才提出山水城市,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出一些空间来。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城市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面积的整体扩大,没有如果朴实朴素的理念成了更大规模毁坏。所以我想,首先是人的问题,所以不光是现代建筑如何关心人,而是现在首先要人要变,变为朴实、朴素之民,这不仅仅指的是大众老百姓,而是一种社会结构,它表现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哲学、宗教、伦理、文化、艺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单体建筑,直到语言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一个整体习惯。如果不改变人类贪妄不断膨胀的欲望,山水城市也就不可能实现,就是说山水城市的理念是对政治、经济、文化、人伦、生活的全面的一种改造的理想、变化的理想。

 

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是绿化工程、节能减排、降耗清污、环境治理,我觉得这都很好,都很重要的。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它向理想迈进的,从消极方面来说它一点用没有。这一切如果成为贪妄之人以贪妄的方式去搞绿化、去搞减排、搞清污,还是权利资本的疯狂竞争和享乐欲望的肆意膨胀疏通管道。但是这个问题我之所以很悲观的,就是说大前提朴实朴素之民怎么能够形成,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点,借鉴中国的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山水画。对于山水城市来说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山水画我觉得最值得借鉴之处是退。现在都是讲进,年年比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多少,非常关键的是一个字“退”,山水诗、山水画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找退出贪妄世界的方式。这个产生在玄学很盛的魏晋时期,这个时期竹林七贤就出在那个时期,是一种退的精神的一种象征。到南朝刘勰时候说了一句话,这个时候是“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个刘勰说的是庄老告退并不是说庄老的精神衰落了,而是在这之前玄学昌盛,但是有很多相应的玄学的诗,玄学诗是说教的诗,这种说教倒退了,这个时候庄老找到了一种最佳的精神寄托方式就是山水诗、山水画,在这个时候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宗炳开创了山水画,他为什么创作山水画,动机是什么?宗炳是一个居士,是东晋末年这样的一个人,当时朝廷多次因为他是一个很有才的人,很有能力的人,所以朝廷多次叫他去朝廷办事,但是他拒绝了,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他在佛教信仰方面写了一个很著名的著作,叫《明佛论》,《明佛论》的核心就是以老庄来解释佛,他不去当官他就特别爱游历山水,但是他老了、病了、动不了了,这的时候把山水画下来,这样开创的山水画,能看出山水画的用处是,我不能到真山里面游了,我把它挂在墙上一张画我卧游。在同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个对山水画理论很有贡献的人叫王维,王维也是不当官,故意说自己病了,不愿意混入仕途,他也很有能力的人,诗书画乐阴阳术数他是全能。他认为山水画的功能是“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我画的是山水,实际上在体现太虚,他指向太虚,是一种象征物,这个思想和宗炳的澄怀味象是一个意思。在同一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陶渊明,这个陶渊明做了很多任小官,但是做到彭泽令了以后,他就彻底退出了仕途,从此隐归田园,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对山水城市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就是他的名篇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理想对我们今天讨论山水城市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说这些是说山水画之初为什么出现,主要是说这些是为什么呢?因为关键是人,这些人是什么人,他干什么事,如果是贪妄之人他怎么做也是贪妄的,他是退的人他怎么做也是退的。

 

我再说一个山水画非常最著名的理论“三远”:平远、高远、深远。中国没有透视学,他有远近学,山水非常注意远,把远看成一个很重要的构成因素。所以山水画有意境的和很远有关,但是远又跟玄有关,所以说文解字里面把玄和远说他们是相通的,所以这样的话“远”本身背后的东西,“远”他指向的是远程的境界,在我们处理画面远的时候一定离不开虚和风,在中国的画他是在白色的纸上用黑色的墨去画,因为的远必然往纸的颜色上套,就离不开虚和空,离不开白,虚、白、空在作画的人的心理上到底寄托什么东西?他寄托的指向太虚和无限。要做到三远,在用理上离不开玄淡,淡它又指向一个东西淡漠。所以这个三远意境作为一个空间体验,在心理特征有一系列的情怀下面的东西,最主要的是虚景透灵,离不开纸卷笔墨型而下的要素,但是都指向了“退”这样的一种形而上的精神,“退”不光是指的是罢官的时候那么重要,在整个后来中国文化其中一大支贯穿着山水诗词,古典园林和山水画中这种“退”的精神,这种精神老庄的时候常常有一种误解以为老庄不干事,因为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无为,实际上老庄他写道德经本身很有为的一件事,所以他不是不干事,他是反对用贪妄之心干贪妄之事。所以我想山水城市理念的核心是“退”,退出资本权利的疯狂竞争这个现象我们感受的太多了,逃离享乐的欲望的肆虐膨胀,用这种方式阻挡现在人类在自毁道路上的急速的狂奔。假如山水城市这个理念能实现,哪怕说部分实现,那才能说“中国人来了”,我希望中国人给世界做点贡献。

 

当然,下面说的事情还是跟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点像,因为现在人类没有顾这一套,我觉得人类现在在往自己死亡的道路上狂奔已经刹不住车了,所以莫言有一句话说:“人类的好日子不多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