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藏拍资讯

艺术市场看上去很美
2014-05-13来源:曹喜蛙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432

   

    中国的艺市与楼市起伏跌宕,几乎是像张晓刚的油画《血缘大家庭:同志》那样一路相伴,随着楼市一路飙升,艺市也曾经一路飙升。但是今年“五一”的“艺市”与“楼市”却好像分道扬镳了,呈现出明显的艺市热、楼市冷的态势,十分罕见。

 

  据AMRC的数据统计,2014年艺术北京博览会期间作品销售火爆,成交数量达到1000余件。其中,成交作品均价在15万元、5万元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作品成交最为活跃。多数在预展上就开始大卖,开展的第二天,有的摊位作品已售空。尤其博览会现场有不少作品高价售出,徐累大幅水墨作品以460万元高价被藏家收藏,李津作品以400万元被收藏。几百万元在博览会是高价,到了拍卖会就不算什么了,博览会还算是捡漏的地方。

 

  与此相反的是“五一”刚过,媒体对“楼市”的报道则一路叫跌。“楼市”为什么一路叫跌,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只说说“艺市”为什么会看上去很美。

 

  艺术在中国一直难成“市”,类似“艺市”这样的缩写我都用着不习惯,因为很少有人用。“艺市”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美?总体来讲就是,除了一些专业收藏大家,现在确实涌现了一批“70后”“80后”新藏家。不管他们是新晋的民营企业家、“红三代”“富三代”,还是新晋的精英阶层,确实是有这么一批人走进我们的视线了。相信不出十年他们就会占领收藏的一线,目前来说他们还是在试水、练手,类似罗中立油画《春蚕》里的小虫在蠕动。

 

  与“40后”“50后”“60后”的藏家比起来,“70后”“80后”甚至“90后”的新藏家确实如“春蚕”还很嫩,对他们来说“房子”“车子”可能早不是问题了,此外钱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唯有专业的美术史知识、收藏观念需要大幅度提高,否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专业藏家,顶多算是个艺术品消费者,尽管头脑一热出手大方十几万元、几百万元可能不是问题,但能否一直收藏下去才是问题,何时成为陈志光那样的“中国狮”还需要锻造。业内也有一些无良商家,会把一些“行货”卖给新晋的青年藏家,但这点学费可能还是要交的,谁让你没有自己的收藏观念和美术史知识呢?

 

  新晋藏家从自己身边开始,从自己的同龄艺术家开始,应该算是捷径。一个是对身边的艺术家比较熟悉,一般来说艺术家都有自己与常人不同的故事,尽管收藏很多时候拒绝听故事,但故事是永远绕不开的。

 

  其次是同龄艺术家的作品,创作观念相对容易理解,他想表达的没准就是你想表达的。比如“80后”超基因主义艺术家丁秋发的油画《椅子系列》,“80后”看了就能明白那椅子的寓意,藏家与艺术家可以共同成长。

 

  再就是一般同龄艺术家的作品价格都相对便宜,相对容易下手。不花钱搞收藏是不道德的事情,哪怕是象征性地给点钱。

 

  是否能成为专业的收藏大家,首先要与“巧取豪夺”分道扬镳,其次才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特立独行的收藏观念。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