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藏拍资讯

公益拍卖会要着眼未来“造血机制”
2013-07-23来源:南方日报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690

 

    近日,公益拍卖会可谓此起彼伏,珠海爱心促进会通过拍卖艺术大师的作品来资助贫困学生,德基金“课桌漂流”计划通过拍卖来自山区小学的旧课桌来帮助其购置新课桌,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连麻风病康复村的龙眼树都可以拿来拍卖,拍卖所得用于资助麻风病康复者更换假肢……若单论筹款的能力,这些拍卖会所筹款项可能都还不及这些机构每年筹款总额的一个零头,但创新的拍卖会形式却给未来公益组织筹款渠道的多元化带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公益理念的传播带来富有吸引力的机会。


    筹款能力 长远价值大于短期效用


    “民间组织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瓶颈。如果没有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项目做得越大,资金压力就越大。”珠海爱心促进会会长陈鹰在谈到举行拍卖会的初衷时,直言不讳地将“资金压力”列为首要的原因。其实,不论是珠海爱心会还是别的公益组织,通过拍卖会筹款这个直接的动因都是一致的,但各家的收获却不尽相同。


    若单看筹款额,已连续十年举办的广州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慧灵慈善晚会”算是佼佼者,但最初几年的效果也很一般,2009年筹款额才30多万元,2010年为52万余元,2011年开始设立主要由商界知名人士组成的筹委会,筹款额才飙升至97万元,2012年更历史性地达到160万元。尽管如此,相对于慧灵一年所需的资金总额来说,这笔钱依然只是“一小部分”。


    汉达的龙眼树拍卖会今年刚刚举办到第3届,虽然每年都认真筹备,但仍不能被作为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去年拍了大概15万,今年由于龙眼树减产等原因只拍了11万多一点。拍卖筹款额占汉达全年筹款总额的比例只有2.5%左右,预计今年光是花在麻风康复者假肢更换项目上的资金就需要30万,拍卖筹款连做这一个项目都不够。”汉达秘书长陈志强说,对于汉达而言,拍卖会的长远意义远甚于当下的效果,尽管目前的筹款能力差强人意,但“造血”前景看好,特别是对于促进NGO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提高NGO向公众募集个人独立捐款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传播效应 有吸引力才有认同度


    筹款能力并非慈善拍卖会的全部意义,传播效应也是各个公益组织极其看重的。这种传播效应不仅仅在于对媒体的吸引,更在于通过拍卖会本身的创新来激发公众参与公益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升公众对于公益组织所秉持的公益理念的认同度。


    以汉达为例,这是一家多年坚持服务于麻风病康复者的NGO,在他们的工作范畴中,改变公众观念当中对麻风病康复者群体的误解是一项重要的目标。正因为如此,汉达创造性地将麻风病康复者亲手种植的龙眼树作为“拍品”,并将龙眼树与其种植者的一个小心愿“打包”在一起进行拍卖,拍得的人在亲自前往康复村采摘龙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到“边吃边玩边公益”的乐趣,也可以自然而然地对麻风病康复者的生存状况形成更为直观、感性和深入的了解。


    德基金的“童画拍卖”“课桌漂流”,就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艺术支教”的主旨。特别是由德基金艺术支教志愿者们从肇庆市富德小学带回广州的老课桌,通过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蒋悦、知名山水画家孙金龙、著名设计师郭承辉等艺术家的创作与改装,变成一件件色彩斑斓、意蕴悠长的艺术品,尽管第一场拍卖筹款总额不到6万元,但将艺术与公益深度结合的创造力却令人印象深刻。德基金秘书长曾敏儿认为,这些拍品是对艺术支教成果的充分利用,拍卖所得又可以直接作为资助乡村小学办学的资金,其中也传递出德基金“让爱直达”的公益理念。


    未来,公益拍卖会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各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心中也有许多设想,盲目扩大规模不是他们的首选,加强跨界合作,提升筹款能力,促进公众参与,保证公益项目本身的有效性和善款使用的透明度……这些议题被他们提及更多——毫无疑问,他们的着眼点不限于当下,更在于长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