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展览信息

周春芽谈蓝顶:这里的艺术家是赶不走的、是扎了根的
2013-05-23来源:99艺术网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044

 

    2003年,周春芽、郭伟、杨冕、赵能智四位艺术家将工作室搬迁至成都武侯区簇桥乡一处蓝色屋顶的厂房内,完成了“蓝顶”;艺术群落的初次亮相。2009年,“蓝顶艺术家工作室入驻及蓝顶美术馆开幕仪式”的举行,开启了蓝顶美术馆的正式运营。2013年,蓝顶艺术新村的落成,进一步完善了蓝顶艺术群落的基础设施。十年来,蓝顶不断壮大,现已成为了成都乃至中国西南规模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其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步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总结。为此,99艺术网特别采访到艺术家周春芽,在与他的对谈中细细审视这个关于当代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传奇。


    艺术家与艺术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万事开头难,谈起早期的蓝顶,周春芽还是很感慨的,他说:“那里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我在那儿每年都会生3,4次病。那时的蓝顶,艺术家没法生存。”但好在当时媒体对于这个情况很关注,政府也由此得知了相关信息。一方面政府考虑到蓝顶艺术家的社会影响力,主动邀请他们到三圣乡去;另一方面艺术家也希望有一个好的环境,能够稳定、安心地进行创作,双方便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共识。那时,包括周春芽在内一共14位艺术家入驻了蓝顶一期,后来随着蓝顶二期和蓝顶青年艺术村的建立,聚集在蓝顶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一个周春芽眼中的艺术创作基地也渐渐初具雏形。


    周春芽认为,每个艺术区都有各自的主题,他肯定地说:“蓝顶首先不是一个商业基地,这里以艺术家和艺术家工作室为主,也有美术馆,逐步扩大以后可能会多一些相关产业。”在蓝顶,艺术家可以心情舒畅地发挥想象,全情投入地从事原创艺术,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决定了蓝顶艺术区独有的蓝顶精神。而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艺术家更容易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带来更好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对整个蓝顶艺术区产生好的效应。在周春芽看来,“艺术家与艺术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这里的艺术家是赶不走的、是扎了根的


    周春芽说:“蓝顶不是一个组织,在这里没有领导一说。它就是一个松散的艺术聚集地,或者说是一个团队。”首先,蓝顶的艺术家与开发商保持着商业关系,开发商修房子,艺术家买房或者租房,不同艺术家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其次,这种以艺术家居住为主的理念决定了这里相对安定的艺术氛围,所有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因为一个共同的艺术理想聚集于此,并且愿意长久地留下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周春芽对此感叹:“我觉得这里的艺术家是赶不走的、是扎了根的,这是相较其他艺术区来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可以说,蓝顶的艺术家在这里所获得的归属感,放在国内外任何一个艺术区来看都是难能可贵。并且只有以这种归属感做根基,艺术家与艺术区之间的关系才能在相辅相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达到互利共生。


    艺术区生存之道:创造多赢局面


    同时,周春芽还谈到,一个艺术区想要生存下去,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便是多赢。从艺术家、机构,到开发商、政府,乃至当地老百姓,如果没有达到多赢的局面,就会产生很多矛盾。这一观点在蓝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上都得到了印证,在此次蓝顶艺术节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对于此次艺术节,政府的态度首先就是很支持的。虽然艺术创作是自由而广泛的,蓝顶的艺术家也并不局限于这个区域,他们的作品往往不是地方性的,通常具有更为深远的国际影响力;但由于这些艺术家居住在成都,他们与这座城市产生了联系,所以他们的作品成功了,自然也就代表了这里。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成都的包容性滋养了蓝顶的生长;而从另一个角度去说,又是蓝顶的发展影响了成都的文化氛围。蓝顶艺术节不仅给艺术家提供了机会去展示他们的创作,也让成都的老百姓得到一次难得的机会去近距离地接触当代艺术。用周春芽的话来说:“生活在此处,本来就是与民众相结合的。”不论是蓝顶的艺术家、蓝顶美术馆,还是蓝顶的开发商、政府、老百姓,都在蓝顶艺术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只有他们的紧密融合,才能成就这场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