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学术交流

大师谈设计
2014-10-13来源:中国文化报整理作者:大连澄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1806

 

柳冠中:设计不仅是设计师的事

 

如今,许许多多的非专业人才开始从事设计与创意工作。其实好的创意设计,就应该是关心生活、从身边出发的。设计和艺术,绝不是小圈子运动,绝对不是设计师、艺术家躲在工作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得来的,而应该是极大程度地契合社会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关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乎人们怎样去思考、怎样去看世界。

 

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事情,很多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学校内拼命苦读,最后考取设计专业的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可是,有的时候,非专业人才、业余人才的设计作品、创意思路不一定比设计专业的博士、硕士差。相当一部分人读书的心态,仍然是信奉着一条“学而优则仕”。简单说,就是并不是为了热爱的专业而读书,这个心态是相当可怕的。

 

现在有些设计师动不动就想把中国的符号贴在设计作品中,很多时候作品显得很突兀。因为脱离了时代背景的文化符号,会失去一定的语境,让人有牵强附会之感。如何巧妙地把传统的文化放在创意设计中是很有学问的,单纯地把青花瓷、故宫、长城等中国符号、元素生硬地贴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传统的、老旧的元素大多时候不能反映当代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什么是文化呢?文化不仅仅是传统的、远古的、老旧的文化,文化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饱含了当下生活的设计与创意才是与世界接轨的。

 

我常常说,我们向外国人展示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时候千万不要像非洲人展示草裙舞一样——因为观看非洲人的草裙舞后会觉得挺好看的、挺特别的,只是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可是它并不能构成舞蹈的主流,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设计的方向,应该有着“批判地继承”的精神——既能够将老祖宗的东西为我所用,又可以反映现在人们的生活状态、结合当下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这才是好的设计方向。好的制度设计、好的文化创意是对一个时代有大作用的创举。

 

今天我们看到国家层面开始针对创意设计人才进行扶持,文化部也针对创业创意设计人才搭建平台、完成产业链条与系统。这是一个好的方向,对整个创意设计行业是一个好的信号。朝着对的方向努力、发展,中国的创意设计人才、青年设计师会在国际设计领域占据主流,会圆我们设计领域的“中国梦”。

 

许江:包豪斯为我们带来什么

 

包豪斯是什么?一般的观众并不了解,可对于涉足设计与建筑专业的人们来说,包豪斯是专业“ABC”。

 

包豪斯确指20世纪初建造在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院。它只存在了14个年头,却声名远播。它的众多学术主张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在设计与建筑的教科书上赫然在案,几成传奇。包豪斯究竟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包豪斯可以为我们带来某种根源性的变革思想。包豪斯不大,却是思想的熔炉。在中国美院包豪斯临时展馆的入口,立着一幅放大的木刻,刻画着一个典型的德国梭形拼切的殿堂。这幅包豪斯教师费宁格的力作,是包豪斯宣言的写照。1919年3月20日,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宣言》中起誓:“建立一个新的设计师组织,在这个组织里绝没有那种足以使工艺师与艺术家之间产生壁垒的职业阶级观念。同时我们要创造一栋建筑、雕刻、绘画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新的未来殿堂,并用千百万艺术工作者的双手将之矗立在云霄高处。”宣言揭示了包豪斯学院极具前瞻性的纲领:艺术与技术结合,手工与艺术并重,创造与制造同盟。这种未来殿堂的呼唤使得包豪斯学院本身成为一种理念,一个新思想的源头,一场撬动历史的艺术运动。今天,包豪斯的宣言似乎尽人皆知,但其精神的传播与建构乃至实现,却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包豪斯也将为我们带来基础性的美学思考。包豪斯学院正是以富于挑战和开拓的变革精神创造了20世纪最早的趋向大众的设计文化。重视材料的变革,重视结构的素美,进而塑造出简约的倾向。“少即多”的构成思想,推进了机械美学的标准样式;倡导工业设计的大众灵魂,标示着美学变革的乌托邦理想。有人说,今天我们需要乔布斯,不需要包豪斯。殊不知苹果手机薄壳导线触手怡心的美感,其根源正源自“少即多”的思想及其近一个世纪以来给予世人的身体感性。

 

包豪斯还将为我们带来变革性的教育思考。包豪斯学院一方面重视思想的开放与碰撞,另一方面重视手工的训练与磨砺。学院建造众多的车间,学生在这里进行实材的劳作,培养心手合一的上手思想,从而理解建造的美感内涵,促进大胆的变革创新。这个悠长的基础教学变革之链一再让我们溯流而上,感受当年包豪斯基础教学的广阔视野和灵修内涵,并为今天的职业分科教学的切割与浅见而备感忧心。

 

分享按钮